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观察 >

绿地控股推新一轮深度混改 望业绩提振重夺行业龙头地位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7-28 07:53:54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原标题:绿地二度混改 行业地位亟待追回

作者: 孙梦凡

在国资国企改革提速的背景下,绿地控股(7.510, -0.18, -2.34%)(下称“绿地”,600606.SH)再次冲到“排头兵”的位置,谋划新一轮深度混改。

7月26日,连续停牌5个交易日的绿地发布复牌公告,并初步披露国有股东转让公司股份事项。据公告,上海地产及上海城投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转让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转让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7.50%。

五年前,绿地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混改试点,在引入社会资本、机构投资者后借壳上市。如今,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完善公司股权结构,绿地开启二度混改。

作为曾冲到过行业第二的老牌房企,绿地在后起之秀的赶超下,渐渐显露出增长疲态。去年,绿地未实现4000亿销售目标,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也同比下降20.7%。在急需追回江湖地位之际,混改或成为绿地提速的新机会。

推动企业股权多元化

在绿地目前的股权结构中,上海地产持有31.42亿股,持股比例25.82%,为第二大股东;上海城投持有25亿股,占比20.55%,为第三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上海格林兰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29.13%。

上海地产、上海城投均由上海市国资委100%控股,这意味着,上海市国资委通过上海城投和上海地产持有绿地的股权比例达46.37%,远超第一大股东。

引入新的战略股东,可推动企业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经营管理自由度,加速改革活力释放。“新一轮混改是推进国资国企综合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绿地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

据公告,本次拟转让股份的价格不低于下列两者之中的较高者: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

目前,新战投仍无定论,但按公告信息计算,要拿下混改标的需支付近140亿元资金。绿地方面表示,股份转让完成后,预计公司仍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但控制权结构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自1992年创立以来,绿地已进行过多次体制机制改革。

1992年~1997年,绿地在纯国有体制下按市场化规则运行;1997年~2013年,建立并不断完善国有控股、职工持股的股份制;2013年~2015年,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国有及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2015年至今,整体上市,成为公众公司。

作为“混改样板”,绿地在积累改革经验后,还先后参与了央企和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投资入股原宝钢建设、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以及东航物流、上航国旅等国企。

“虽然绿地每次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环境不同,但总趋势是不断深化混合所有制内涵,推动企业股权更加多元化,体制机制更加市场化、公众化、国际化。”张玉良称。

今年以来,国资改革全面提速。在7月16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称,国企改革到今天剩下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下半年要切实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一直以来,上海在国资改革领域中保持探路者(4.520, 0.23, 5.36%)的角色。去年9月出台《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后,上海国资混改步入深水区,急需在二次混改阶段找到新标杆。

业内认为,此次绿地启动新一轮深度混改,可推动公司股权结构更加完善,在继续保有国资核心财务投资者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提升市场化程度,最大限度发挥体制机制优势。

 重回高光时刻的焦虑

目前来看,绿地的混改方案与格力类似。去年12月,急需以改革释放活力的格力引入高瓴资本,格力集团退居小股东。当下的绿地,同样面临业绩发展有待提振的局面。

过去一年,绿地没有迈过4000亿销售门槛,位居行业第六。而当年借壳上市时,绿地销售规模仅次于万科,居于行业第二。

今年上半年,绿地业绩再受疫情冲击,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30亿元,同比下降20.7%。

据7月21日发布的业绩预告,绿地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99亿元,同比增加4.14%;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同比减少7.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亿元,同比减少10.79%。

中信建投(46.260, 0.43, 0.94%)分析指出,绿地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上半年营业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下滑1个百分点,进而带动公司归母净利润率较去年下滑0.6个百分点。

自上市之初,绿地便致力于推动地产业务向重盈利、重开发运营等转变,并逐渐形成以地产和基建为主业,金融、消费、健康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经过多年发展,大基建已成为与房开并驾齐驱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因基建业务前期资金投入多、项目回款周期长、利润率低等特点,绿地整体的盈利质量受到影响。过去三年,绿地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4.34%、15.35%、15.46%,其中大基建板块去年毛利率仅4.31%。

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绿地长期债务达到1955.98亿元,短期债务1087.61亿元,账面资金仅781.41亿元。财务状况较为吃紧的情况下,绿地迫切需要加快增长步伐,在安全线内找到新的业绩刺激点。

上半年,绿地大基建集团新签合同2673亿元,同比增长49%;贸易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52%,有望成长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产业、酒店旅游产业、健康产业也在同步推进中。

与此同时,绿地着重在业务回款上发力。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回款1257亿元,回款率达到95%,同比上升近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产品销售金额占比超七成,回款率达106%。

“下半年虽依旧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但形势总体好于上半年。绿地有信心保持年初目标不变、指标不减,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张玉良称,绿地也有望借二度混改,迎来业绩发展新转机。

关键词: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