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频繁破发之下,曾令业界眼红的券商跟投收益,或成为拖累业绩的包袱。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A股新上市股票99只,截至4月15日,跌破发行价的个股为57只,破发率达57%。其中,科创板股票破发23只,这使得跟投的券商“受伤”严重,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等10家跟投券商合计浮亏2.09亿元。
同时,除了跟投买下的股票,在新股破发下,投资者弃购比例在上升,券商还需要“含泪”包销投资者弃购的份额,承受双重压力。
就在4月17日晚,即将登陆科创板的纳芯微(行情688052,诊股)披露发行结果,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338.1527万股,弃购股数占本次发行总量比例13.38%,弃购金额达到7.78亿元,均由承销商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包销。弃购金额规模之高,引起市场一片哗然。
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当下新股破发屡见不鲜的情况下,投资者弃购和自身跟投压力,将倒逼券商提升项目筛选的专业能力和定价能力,强化IPO质量把关,促使后续发行定价回归客观和理性。
科创板跟投很“受伤”
科创板开板以来,跟投制度可谓板块的一项制度创新,该制度要求券商通过另类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对保荐的上市项目进行跟投。
因此,自跟投制度实施以来,拥有另类子公司的头部券商具有先发优势,通过跟投科创板项目获得了可观的浮动收益。
Wind数据显示,自科创板开板以来,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服务的科创板公司家数超过百家,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联合服务家数均超过50家。
然而,随着今年以来新股破发常态化出现,券商跟投业务似乎不再是“香饽饽”,真金白银的跟投可能出现巨额浮亏。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15日收盘,今年破发新股有57只,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今年以来科创板新上市股票31只,破发的个股达到了23只。
在31只科创板新股中,跟投券商仍然以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为主。数据显示,31家科创板新上市公司中,券商跟投浮亏的公司有23家,其中浮亏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17家,而跟投浮盈的仅为8家。
海通证券是科创板跟投的“大户”,跟投了8家科创板公司,“受伤”最严重。两只破发幅度最大的科创板新股翱捷科技(行情688220,诊股)和迈威生物(行情688062,诊股),海通证券均进行了跟投,分别浮亏8035万元、5011万元,海通证券跟投的8家科创板公司合计浮亏1.56亿元。
此外,国泰君安跟投了天岳先进(行情688234,诊股)、普源精电(行情688337,诊股)和中复神鹰(行情688295,诊股)3家公司,合计浮亏5993万元;中金财富证券跟投了6家科创板公司,破发的有5家,合计浮亏5887万元。
尽管跟投普遍出现大面积浮亏,但是也有券商押中了宝。例如,中信建投跟投了4家科创板公司,浮盈和浮亏公司各占一半,尤其是用2亿元跟投的光伏赛道老牌选手——晶科能源(行情688223,诊股),一举浮盈2.1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新股破发较为猛烈,但是券商跟投科创板公司需要锁定2年,最终是否亏损取决于未来市场环境和公司业绩是否如预期。“跟投制度的网下发行,本身就是向长期投资者倾斜,这能够引导投资者、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合理定价,也能引导科创板形成长期价值理念、优化投资者结构。”陈梦洁说。
投资者弃购包销压力大
随着今年以来新股大面积破发,投资者弃购新股也成为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且弃购比例呈走高之势。余额包销制度下,投资者弃购也令承销商“接盘”压力不小。
4月12日,发行价为121元的科创板新股经纬恒润(行情688326,诊股),发行中遭遇投资者弃购3.95亿元,弃购比例高达1/3。根据既定安排,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的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华兴证券负责包销。
4月17日下午,经纬恒润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19日正式上市交易。据公告披露,中信证券此次包销了293.5万股,成为该公司持股2.45%的第五大股东。根据发行价计算,中信证券持股市值达3.55亿元。此外,中信证券子公司还斥资1亿元进行了跟投。
根据经纬恒润预计,今年一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将亏损6000万~8000万元。
“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叠加业绩亏损的科创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基本属于投资者弃购的重灾区。”一位中小券商负责并购业务的高管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新股破发常态化,为规避亏损投资者选择弃购增多。
实际上,中信证券参与科创板公司经纬恒润的保荐和跟投,只是新股破发潮之下券商双重承压的缩影。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新股上市以来,券商合计余额包销的金额达到20.58亿元,其中包销金额居前三的公司分别为中国移动(行情600941,诊股)、翱捷科技、腾远钴业(行情301219,诊股),包销金额分别为7.56亿元、1.75亿元、1亿元。
同时,新上市公司中包销比例前五的均为科创板公司,分别为海创药业(行情688302,诊股)、普源精电、唯捷创芯(行情688153,诊股)、翱捷科技和首药控股(行情688197,诊股),券商包销比例分别为3.24%、3.14%、2.61%、2.55%和2.52%。
陈梦洁认为,在市场进入调整后,投资者对这些高价股后续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和行业发展前景有所担忧,叠加新股破发屡见不鲜,“稳赚不赔”的信念被打破,“预计弃购率抬升趋势下,短期会使得券商的投行收入承压,不利于证券公司获得资本回报,以形成资本补充的良性循环。”
观察:券商定价承销迎来“高压测试”
记者:谭楚丹
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对证券公司多个业务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不少券商显然对此尚未做好充分准备。
近期,投资者“打新纠纷”的案例趋多,颇受市场关注。目前,各大券商手机端交易软件APP中的“一键打新”、“打新资金提前冻结”等,已不再是受人热捧的功能。当新股破发数量增加,上述曾被视为券商给客户打新提供的便利手段,如今却化身“纠纷点”——“一键打新”可能变成“一键亏钱”;提前冻结资金,让投资者认为没有给予充分的交易自由空间。
上述功能设计是否仍然符合当下投资者的需要,应予以反思。这背后体现证券公司在“投资者教育”、“投资者陪伴”问题上是否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以“一键打新”为例,该功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变相鼓励投资者“傻瓜式打新”、“闭眼打新”,投资者对相关新股以及风险实际上未有清晰的认知,这与注册制下的投资者教育理念相违背。
当前,资本市场已经发生变化。中国证监会明确表态,要积极引导培育与全市场注册制相适应的投资者队伍。那么,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证券公司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对注册制理念的认识,对于未来全面注册制可能发生的资本市场生态变化要有充分的认知准备。
由于信息不对称,更没有研究体系的支撑,投资者尤其是“小白”型投资者对市场缺乏理解。证券公司应加大投教产品的供给,辅助散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新股投资知识,引导投资者主动阅读新股的信息披露文件,提升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能力。更重要的是,证券公司要做到充分的风险提示。
在投行方面,证券公司应提高承销能力。A股实施注册制试点至今已接近三年时间,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一例IPO发行失败。“注册制改革对券商定价能力、销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投行并未对此真正落实。
细究原因,目前注册制新股市场中无论个人投资者抑或机构投资者,对打新仍然踊跃,尽管目前不少新股破发,但是超额认购现象仍然是常态。新股询价新规后,网下询价机构报价入围难度加大,为抢筹码,报价上浮。
目前已有网下询价机构陆续退出打新市场,网上弃购金额高企,承销商包销比例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定价能力和承销能力的考验迎来“高压测试”。这意味着,证券公司不仅要“保”还要“荐”,强化行研能力及定价销售能力,发挥投价报告在发行定价中“锚”的作用,审慎撰写投价报告,反映上市公司真实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证券公司的承销能力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面注册制时代即将来临,在新形势下券商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应主动适应新变化,践行金融担当。
关键词: